吕文焕:苦守襄阳城多年 为何最后还是投降忽必烈?吕文焕的变节成为压垮南宋的最后一根稻草
吕文焕是南宋后期将领,在宋蒙襄樊之战后期任宋朝守将,在历史上吕文焕是一个悲催的人物,他抵抗了元军6年时间,到了最后却投降元军了,成为了历史上一个汉奸。
他曾赤胆忠心地率领孤军苦守襄樊多年,最终因兵尽粮绝投降蒙元。投降之后,他却媚颜屈膝、卖主求荣,自请为元军先锋,带领蒙古人一路攻城略地,灭亡大宋。他就是南宋末年极具争议性的将领——吕文焕。关于吕文焕镇守襄樊之前的过往,史书并没有什么记载,但《宋史》中对其坐镇襄樊、抵御蒙元入侵的记载也非常多。
从史书中,人们不难得知他并非演义小说中那般软弱无能,而是一名善战的骁勇武将,他多次率军抵御蒙古进攻,固守重镇襄阳,这等功绩足以令其青史留名,可惜成也襄阳、败也襄阳,他最终还是因襄阳城身败名裂。
宋度宗咸淳三年,吕文焕正式成为襄阳城的一把手。不过这样的升迁并算不上好消息,因为这时候蒙古大军已经围困襄阳城长达三年之久。在这期间,吕文焕一直负责防务工作,早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领导者。这次任命,不过是形式而已。襄阳城靠着城坚池深的优势,让蒙古大军一时难以奈何,于是他们就在外围打造了铜墙铁壁的防守。
我们进不去,你们也别想出来。吕文焕嘴上不说,心里却也着急,这么下去城里的储备终究会耗完。所以他也是费尽心思请求支援,结果友军实在是不给力,张世杰、范文虎、张贵等人的援兵全都打了水漂。而吕文焕几次试图偷袭杀出血路,都无功而返,毕竟,宋蒙双方的战斗力真的不在一个级别上啊。
不过,虽然形势艰难,但吕文焕对大宋也算忠心耿耿,硬生生地撑到了第五年,在外无援兵内无粮草的情况下苦苦支撑。这期间,忽必烈当然不会闲着,他可不想错失这样能干又靠谱的人才,屡屡派人到城下劝降,就连元军的大元帅阿里海牙,也是亲自到城下游说,这待遇可不一般了,换成谁也会心动吧?
这时候,与襄阳互为呼应的樊城被攻破,蒙古大军又是一番屠城的操作。这下,襄阳真的成了一座死城。考虑到全城百姓的安危,吕文焕开始动摇了。毕竟自己已经尽力了,再加上蒙古大军动不动就屠城,负隅顽抗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在这个决定老吕去留的关键时刻,南宋朝廷却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朝廷怀疑吕文焕心有不轨,于是吵着要用高达来取代他驻守襄阳。这就太不仗义了,人家辛辛苦苦撑了几年,到你这儿突然就一文不值了。吕文焕一听,老子不干了!于是带着儿子出城投降,襄阳城破,预示着南宋朝廷的命数也不久了。
投降以后的吕文焕,自然是受到了蒙古人的厚待,封官进爵。可见忠义之士在哪里都是很受尊敬的。吕文焕当时也是相当的感动,于是就答应和元将伯颜一起伐宋。因为吕文焕在荆江一带经营多年,许多将领都曾是他的手下,因此看到自己的老上级来招呼自己的时候,一个个闻风而降了。这一下,相当于给南宋釜底抽薪,彻底把有生力量给瓦解了。德祐元年五月,走投无路的谢太皇太后宣布投降,南宋灭亡。
在南宋亡国之际,吕文焕碰到了自己以前的老哥们儿文天祥,不过二人今日的身份却早已不同。在《指南录》中,还记载过二人的一段对话,文天祥骂吕文焕说:“今合族为逆,万世之贼臣也!”吕文焕回复说:“襄守六年不救!”意思说,老子苦苦守了六年,你们咋不救援我呢,怪谁?文天祥撇下一句话走了:“力穷援绝,死以报国可也。”吕文焕一时无语,毕竟是自己投降了敌人,确实理亏呀。
吕文焕的这次“变节”决定了整个南宋的命运。吕文焕利用以长江中游为中心长年积累下来的基础与人脉,开展了广泛的协调工作。经过吕文焕的离间和瓦解,在蒙古大军进攻之前,南宋的防守便已经开始呈现出“液化”的态势。不管怎样,由于抵御蒙古进攻而在南宋国内名声很高的吕文焕得到了蒙古的优待,并乐于为蒙古效力,这一点无疑成为最好的保证书。
原本南宋这个国家,一直披着君主独裁制的“皮”伪装自己。但事实上,自从在金朝的压力下勉强于长江以南保住国土之后,南宋便带有浓重的军阀集合体的色彩。沿着南宋北部的国境线,从长江上游依次为四川制置司、京湖制置司、两淮制置司三个巨大的军团,他们成为南宋军阀们的主要根据地。
“鄂州之役”之后,贾似道首先立足于这些军阀、武人的实力均衡,进而在暗地里导演了武人内部的斗争,最后,从弱势的力量开始予以强行肃清。他曾长期拥有宰相的独裁专权,因此从对南宋的旧疾——军阀权力施以压制、统率这一点来看,在某种程度上他是成功的,但也仅仅是在某种程度上而已。毕竟军阀们还是成功抵抗了来自北方的压力,并在南宋的统治下控制着各自的领地。南宋政府不过是搭建在军阀们的实力之上而已,且不论表面如何,南宋政府如若失去了现实中的立国之根本——军阀们的支持,便只会变成一只纸老虎了。
吕文焕与贾似道的关系就存在于这微妙的状态之中。在兄长去世后成为吕氏军团总帅的吕文焕选择效忠于忽必烈,而不是贾似道。将抛弃自己的人抛弃掉,认可表示认可自己的人,这一选择最终决定了时代的走向。吕文焕的行动有极大的影响力。贾似道却嫉妒其赫赫战功、害怕自己“救国英雄”的美名落到吕文焕身上,最终误国误民,其所作所为无疑是愚蠢的。
随后,伐宋大军势如破竹,一举前进。蒙古用了一年的时间,做好了完全的准备。战线从淮东到四川,覆盖了整条南北国境线。忽必烈任命左丞相伯颜为全军总司令官,同时向中亚战线上的北平王那木罕处派出了右丞相安童,采取了对称的措施。
至元十一年,赶赴南宋前线的蒙古大军一举发动了进攻。如果说襄樊之战是“点”的攻防的话,那么战争进入第二阶段之后,就变为了“面”的攻防。至元十一年一月,蒙古在鄂州不战而胜,全体南宋守卫士兵向蒙古打开了城门。年轻的总司令官伯颜给予降军很高的礼遇,并让其各自留任原职,同时严厉告诫自己军队的将士,不许掠夺一分一毫,不许伤害一兵一民,就这样,鄂州及其周边被伯颜悄无声息地吸收过来。自此,蒙古首次获得了长江以南的落脚点,并且是极其重要的落脚点。
至元十二年三月,南宋宰相贾似道不得不为了摆出迎击之势,率军来到芜湖,此时南宋尚有二千五百余艘战舰,但此时的军队已然失去了统一性和战斗欲望。伯颜先派蒙古骑兵来到长江两岸,接着在战舰上让巨炮一齐攻击。南宋军乱了阵脚,夏贵第一个逃跑。错愕的贾似道鸣金收兵,试图阻止逃跑的士兵,但无济于事,全军瞬间崩溃了。南宋的命运也自此终结。
伯颜大军自鄂州出发以来,没有进行一次短兵相接的战斗便最终到达了临安。至元十三年正月,在这位来自“伊朗之地”的年轻将军面前,临安也和平开城了,南宋王室与政府的投降异常平静,有的临安百姓甚至不知道这件事情。那时南宋成立已有一百五十年,若是再回溯到北宋建国之时,就意味着一个存续了三百一十六年的王朝和国家灭亡了。中国本土也回到了久违的政治统一状态。
在南宋宫廷与中央政府无条件投降后,反投降派势力带着两名年幼王子,随船队逃亡东南沿海地区,最后,于三年后的至元十六年,在广州湾内被全部消灭。有人把此时作为南宋灭亡的时间节点,但这只不过是惋惜“中华王朝”灭绝的后人们的幻想罢了。
几乎在临安开城的同时,整个江南以令人惊异的速度成为蒙古领土并安定了下来。南宋的国家系统,随着临安开城而被蒙古接替过来。此后,蒙古开始渐渐转型为一个拥有陆地和海洋的巨大帝国。
后来,吕文焕在元朝混得还不错,忽必烈对他一直相当的客气,还派他参加了不少对外作战。甚至有人曾诬告他意图谋反的时候,忽必烈想都没想就判了那个人诬陷,由此可见吕文焕在蒙古人心中的地位还是不错的。时至今日,是非功过都已是过去了,他的好他的坏,都任由后人评说。
历史上的吕文焕,绝非演义中那般软弱无能,而是实实在在的骁将,也算得上南宋朝廷中顶梁柱式的人物。吕文焕的一生都在与襄阳纠缠,成也襄阳、败也襄阳。
【相关文章】
★吕文焕:苦守襄阳城多年 为何最后还是投降忽必烈?吕文焕的变节成为压垮南宋的最后一根稻草
版权声明 :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归原作者所有。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