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沆简介资料—北宋时期名相、诗人

李沆(hàng)(947年-1004年7月23日),字太初,洺州肥乡(河北邯郸)人。北宋时期名相、诗人。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李沆登进士第,任将作监丞、通判潭州,召直史馆。累迁至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辅导太子赵恒(宋真宗)。至道三年(997年),真宗即位,拜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咸平元年(998年),拜平章事、监修国史。次年,改中书侍郎,拜东京留守。咸平四年(1001年),加门下侍郎。咸平五年(1002年),加尚书右仆射。
景德元年(1004年),李沆去世,年五十八。获赠太尉、中书令,谥号“文靖”。乾兴元年(1022年),配享真宗庙庭。宋理宗时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从祀历代帝王庙。
李沆以清静无为治国,注重吏事,尤为注意戒除人主骄奢之心。有“圣相”之美誉,史称其为相“光明正大”,王夫之称其为“宋一代柱石之臣”。 《全宋诗》录其诗三首。
概述图片来源:《三才图会》

人物生平

器度宏远
李沆年轻时喜欢学习,气量很大,其父李炳曾对别人说:“这个孩子他日一定会官至公辅。”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李沆中进士甲科,任将作监丞、潭州通判。因郊祀恩,升任太子右赞善大夫。在通判潭州时,转运使赵昌言“谓其有台辅之量,表闻于朝”。而当时长沙守何承矩也“厚待之,以为有公辅器”。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回朝任著作郎。相府召他考试写约束边将的诏书,上奏给宋太宗,太宗看后很高兴,命他以原职在弘文馆当值,赐五品官服。
颇受赏识
雍熙三年(986年),右拾遗王化基上书自荐,太宗对宰相说:“李沆、宋湜,都是有才能的人,可以让他们一同考试。”第二天,一并获授右补阙、知制诰。李沆职位低于王化基与宋湜,太宗特别升其职于三人之首,赐给各人钱百万。又因李沆素来贫困,多欠别人的钱,另外赐钱三十万给他偿债。
雍熙四年(987年),李沆与翰林学士宋白一起知贡举。由于宋白把关过严,致使大部分举子落榜,致使“谤议蜂起”。指责议论这事的人虽然很多,但都没有归咎于李沆。
端拱元年(988年),李沆升任职方员外郎,旋即任翰林学士。
淳化二年(991年),李沆任同判吏部流内铨,他在任上“澄汰流品,旌别淑慝,清通简要,时誉归之”。李沆的才华、风度为太宗所欣赏,他曾侍奉太宗参与曲宴,太宗目送他说:“李沆风度端庄稳正,确实是显贵的人。”同年九月,升任给事中、参知政事。
淳化四年(993年)十月,以本职罢参知政事,任奉朝请。不久后,李沆因母亲去世而离职,未等服丧期满就被起用,外任升州知州。尚未成行,又被改授知河南府,兼留守司事。
辅导太子
至道元年(995年)八月,寿王赵恒(宋真宗)被立为太子,李沆升任礼部侍郎,与李至同兼太子宾客,太宗诏赵恒以师傅之礼对待李沆。
再相参政
至道三年(997年)三月,真宗即位。四月,任命李沆为户部侍郎、参知政事。
咸平元年(998年)十月,李沆以本职与兵部尚书张齐贤同任平章事,李沆兼任监修国史,参与重修《太祖实录》。
居守京师
咸平二年(999年)六月,李沆呈上重修《太祖实录》共五十卷。当时参与编修之人都受到加官增封的奖赏,只有李沆恳切推辞,真宗允准。同年十一月,加职中书侍郎。适逢辽军侵犯边境,真宗亲自北征,命李沆任东京(开封)留守,坐镇后方。李沆任留守,不杀一人而京师肃然。
咸平三年(1000年)二月,李沆任元德皇后(真宗生母)园陵使。真宗回京后,李沆在城郊迎接,真宗命他坐下摆好酒,连加慰劳。
咸平四年(1001年)三月,李沆加职门下侍郎。
咸平五年(1002年)十一月,李沆加职尚书右仆射。十二月,与宰相吕蒙正共同兼任门下侍郞。
备极哀荣
景德元年(1004年)七月初三,李沆在早朝至待漏舍时,因病回府。真宗命太医前往诊视,派去抚问的使者相望于道。次日(七月初四,7月23日),真宗亲自驾临探问,赐白金五千两。真宗回宫后,李沆即病逝,享年五十八岁。真宗闻讯后非常悲痛,再次前往拜灵痛哭,对左右说:“李沆作为大臣,忠心善良纯正厚道,自始至终都一样,怎么会想到他不享有长寿!”说完又哭了起来。旋即下诏为他辍朝五日(李沆位居一品,按例本只辍朝两日 ),追赠太尉、中书令,谥号“文靖”。
为示恩宠,真宗又在别第为李沆举哀,并录用李沆的弟弟国子博士李贽任虞部员外郎,光禄寺丞李源任太子中舍、屯田员外郎,直集贤院李维任户部员外郎;李沆之子李宗简被录为大理评事;李沆的外甥苏昂、侄子朱涛获赐同进士出身。由昭宣使李神福奉诏监视丧事。
景德二年(1005年)五月,李沆归葬河南府洛阳县贤相乡积润里,葬于其父李炳的墓旁。

任相时期

官衔

任期

给事中、参知政事(副相)

淳化二年九月己亥(991年10月13日)-淳化四年十月辛未(993年11月3日)

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侍郞、同平章事(首相)

至道三年四月甲辰(997年5月19日)-景德元年七月丙戌(1004年7月23日)

为政思想

选用才士
严守资格
李沆在执政过程中,严守自己选拔人才的原则,即按资格用人。南宋的叶逋认为,李沆是“守资格用人”这种思想的开端,也是执行最好的人。他力主安静,稳定政局,建议真宗“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
李沆用人不为私,善于察人,也乐于推荐和提拔人才,曾举荐了张咏、晁迥等人。但他举荐人才,也不是无原则的,对于被寇凖多次推荐的丁谓,他始终不予任用,认为其“可使之在人上乎”。寇凖不以为然,其后遭丁谓陷害远贬,方才佩服李沆所言。
李沆死后二十多年,有人向朝廷推荐梅询说他可用,宋真宗反对说:“李沆曾说他不是君子。”李沆被真宗信任倚重达如此程度,此事也深为欧阳修等人所感慨。
治国理政
政简少变
李沆为相时,王旦任参知政事,当时因西北用兵,宰辅有时到天黑才吃饭。王旦叹息说:“我们这班人怎么才能坐致太平,能够优闲自得没事呢?”李沆说:“稍微有些担忧辛劳,足作为警戒。将来四方宁静,国家未必没有大事发生。”后来契丹与宋和亲,王旦问这怎么样,李沆说:“好当然是好事,然而边疆的忧患停止后,恐怕皇上渐渐产生奢侈放纵的想法。”王旦对此不以为然。李沆又拿四方水旱盗贼之事上奏真宗,王旦认为这些细小的事不值得烦劳真宗处理。李沆说:“皇上年少,应当让皇上知道四方的艰难。不这样,皇上血气方刚,大加留意声色犬马之事,那么动土木、兴甲兵,向宗祠求福等事就会发生了。我年老了,等不到看见这些,这是参知政事你将来的忧患。”李沆死后,真宗认为契丹已经修和、西夏纳款归顺,便“东封西祀”、大造宫室,劳民损财。王旦亲眼看见王钦若、丁谓等人所作所为,想向真宗进谏却又已经与他们一起共事,想离去却又念及真宗对自己很好,这才认识到李沆的先见之明,叹息说:“李文靖真是圣人。”时人因此称他为“圣相”。
修身为人
忠良纯厚
李沆为人光明磊落,不喜旁人的阿谀附和,也不喜向皇帝进密奏之言,敢于不避权贵、不徇私情。他的节俭时颇为有名的,他内行修谨,居位慎重,门无私谒,不求声誉,动遵条制。对于居室的狭小破旧,丝毫不为介意。他因忧患天下而节俭、力戒骄奢的思想,恰与孔子的“节用爱人”的观念相吻合。
军事外交
务实远见而有远见
党项族首领李继迁包围灵州时,朝廷对于灵州问题,有不同的两种意见。当时朝廷内外许多人都认为灵州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失去灵州,那么周围的各郡都不能守住。真宗为之愕然,对此颇为困惑,于是向李沆询问。李沆说:“李继迁不死,灵州就不能为朝廷所占有。不如派使者密令各州将领,让他们分别统领军队和百姓使堡垒空着而归到一处,若这样,那么关右的百姓就可得到生息了。”其时众人的意见各不相同,没立即采纳李沆的建议。至咸平五年(1002年)三月,灵州果然陷落,真宗从此更加看重李沆。
咸平六年(1003年)九月,知静戎军王能上疏请于军城东新河之北开田,以防遏敌骑。真宗向李沆询问意见,李沆同意所请,建议周边的威虏军、顺安军都可仿效此做法,并可派兵五万“分据险要,渐次经度之”。真宗是日便下诏静戎、威虏、顺安军并置方田,凿河以阻遏敌骑。
在对辽问题上,李沆认为不可与敌讲和。他曾对王旦说:“我死后,你一定会做宰相,切记不要同敌讲和。我听说出则无敌国外患,像这样的国家常常灭亡,如果同敌讲和,从此以后国家必然多事了。”王旦当时不以为然,但自“澶渊之盟”后,真宗”东封西祀“、大造宫室,致使损耗无数,王旦这才叹服李沆之言。

个人作品

《全宋诗》录有李沆的诗三首:《伏睹禁林新成盛事辄思歌咏不避荒芜上李学士》、《贡院销宿闻吕员外使高丽赠徐骑省》、《题六和塔》。《全宋文》亦录有其文。

人物评价

总评
李沆作为北宋太宗、真宗两朝的名臣,有“圣相”之美誉。史赞其为相“光明正大”,李贽在《藏书》中将其列为“忠诚大臣”,王夫之称其为“宋一代柱石之臣”。他以清静无为治国,注重吏事,尤为注意戒除人主骄奢之心,这对于稳定宋初的内政外交、抑制奢侈、安定民心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历代评价
李炳:此儿异日必至公辅。
赵光义:①李沆、宋湜,皆嘉士也。②李沆风度端凝,真贵人也。
马亮:外议以大兄为无口匏。
赵恒:①卿真长者矣。②沆为大臣,忠良纯厚,始终如一,岂意不享遐寿!
王旦:李文靖真圣人也。
张咏:吾榜中得人最多,慎重有雅望,无如李文靖(李沆)。深沈有德,镇服天下,无如王公(王旦)。面折廷争,素有风采,无如寇公(寇准)。
杨亿:圣作物睹,帝赉元辅。如鼎三足,犹天八柱。翊宣大猷,康济庶务。兖职有阙,仲山是补。显允相国,光弼大君。谟明亮采,师古经文。道类矢直,政无丝棼。百工时乂,九流洞分。公德如风,孰不霍靡。公言如兰,人斯服媚。文成典谟,学探《象》《系》。呜呼!彼苍胡不慗遗?公心如秤,重轻诚悬。公道犹龙,钻仰弥坚。功熙帝载,识穷化源。哀哉哲人,胡不永年,它人蹄涔,可以揭厉。公陂万顷,涵泳无际。它人陒垣,殆见室家。公墙数仞,德音孔遐。公掌大钧,平章百揆。思职忧边,匪躬尽瘁。哲人其萎,二竖生沴。桃茢临丧,礼优賵襚。公辅大政,高朗令终。易名赠秩,褒德显庸。十世犹宥,九原启封。卤簿赐葬,都城辍舂。
利瓦伊:往以硕望,宾于东朝;洎翊天飞,首登宰府。咸平之治,实着嘉谋。以方正端朝,以严重镇俗。始终待遇,冠于一时。
司马光: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欧阳修:宰相没二十年,能使人主追信其言,以何道?
苏轼:陈执中俗吏耳,特以至公,犹能取信主上,如李公才识而济之无心邪?
刘安世:①本朝名相固多矣,然最得大臣体者,惟李沆丞相。②沆在政府,无补报国,惟四方所上利害,一切不行耳……此大似失言,然有深意。且祖宗之时,经变多矣。故所立法度,极是稳便。正如老医看病极多,故用药不至孟浪杀人。且其法度不无小害,但其利多耳。后人不知,遂欲轻改,此其害纷纷也。
胡安国:李文靖淡然无欲,王沂公(王曾)俨然不动,资禀既如此,又济之以学,故是八九分地位人也。
叶梦得:李文靖公沆为相,专以方严重厚镇服浮躁,尤不乐人论说短长附己。
王称:李沆、王旦相继相章圣(宋真宗),君臣俱欲无为,上则阴阳和风雨时,下则水土平草木茂,外则便鄙不耸,内则比屋可封,真得宰相之职矣,而沆犹日奏水旱盗贼之事,以防人主侈心,其先识远虑盖如此。
王十朋:我太祖太宗,肇造我宋之家法者也。真宗仁宗至于列圣,守我宋之家法者也。先正大臣,若范质、赵普之徒,相与造我宋之家法者也。在真宗时,有若李沆、王旦、寇准。在仁宗时,有若王曾、李迪、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之徒,相与守我宋之家法者也。
陈亮:夫人心之不可惰,兵威之不可废,故虽成、康太平,犹有所谓四征不庭、张皇六师者,此李沆所以深不愿真宗皇帝之与辽和亲也。
叶逋:①故李沆、王旦在真宗时谨守资格……以谨守资格为贤,名重当世……而李沆十数人者,以守资格得名,而其时亦以治称。②守资格以用人,无若李沆、王旦、王曾、吕夷简、富弼、韩琦、司马光、吕公著之为相,然考其功效,验其人才,本朝以资格为用人之利也决矣。
洪迈:李文靖以中外所陈一切报罢,云:“以此报国。”此六七君子,盖非扬己取名,瞭然使户晓者,真名世英宰也!岂曰不事事哉?
《朱子语类》:①李文靖只做得如此。若有学,便可做三代事;真宗晚年岂有如此等事!②谈苑说李文靖没口匏事,极好,可谓镇浮。然与不兴利事,皆落一偏。胡不广求有道贤德,兴起至治也?
黄震:真宗初,公首劝抑浮薄喜事之人,涵养成就。以至仁宗久享太平者,诸臣重厚力也。公之为国家计,顾不久大深长矣乎……愚亦妄谓本朝名相,度量无如王公旦,胆略无如寇公准。公预忧祷祠土木之事作,则王公旦所不及。预知丁谓不可在人上,则寇公准所不及。
吕中:①然王安石、章子厚(章惇)之徒破资格用小人,又不若李公沆、王公旦谨守资格之为有得也。②盖自李文靖、王文正(王旦)当国,抑浮华而尚质实,奖恬退而黜奔竞,是以同列有向敏中之清谨,政府有王曾之重厚,台谏有鲁宗道之质直,相与养成浑厚朴实之风,以为天圣、景祐不尽之用。虽缙绅之议论,台谏之风采,道学之术,科举之文,非若庆历以来炳炳可观,而纪纲法度皆整然不紊,兵不骄,财不匮,官不冗,士不浮,虽庆历之盛,亦有所不及也。③而宋朝之指目为小人者,自(王)钦若、丁谓始……故当时知二子之奸者,王旦、李沆而已。④灵州之议,当以辅臣之言为是,而李沆、杨亿之言为非。
许衡:风范端凝,鲁论翼治。识远虑深,镇浮遏锐。时虽升平,日陈灾异。殁久言存,君犹追记。
脱脱:①真宗英悟之主。其初践位,相臣李沆虑其聪明,必多作为,数奏灾异以杜其侈心,盖有所见也。②李沆为相,正大光明,其焚封妃之诏以格人主之私,请迁灵州之民以夺西夏之谋,无愧宰相之任矣。沆尝谓王旦,边患既息,人主侈心必生,而声色、土木、神仙祠祷之事将作,后王钦若、丁谓之徒果售其佞。又告真宗不可用新进喜事之人,中外所陈利害皆报罢之,后神宗信用(王)安石变更之言,驯至棼扰。世称沆为“圣相”,其言虽过,诚有先知者乎!
朱元璋:真宗亦号贤君,初相李沆,日闻灾异,其心犹存警惕。
韩雍:上论古人,若李沆之风范端凝、若李谘之苦学奉亲,皆以德而显者也。
丛兰:臣尝观古之漕运,唐称刘晏、宋称李沆。刘晏之法,以盐雇佣;李沆运船,令载盐回。所以称善也。
敖英:呜呼!二公(李藩、李沆)可谓能执大臣吁(阙一字)弗之义矣。
孙承恩:和靖镇俗,忧勤励君。体国寥寥,孰知公心。天书矫诬,新法乱政。异言纷纷,始颂公圣。
邵经邦:①愚观引烛焚诏之事,未尝不叹文靖之风烈也。夫封还犹美事,补缀亦盛典,而况於焚之乎。非其存心之廓然,太公所见之确然不易,未有不以利害动于中者也。且刘氏何为者,以其族则至微也,以其艺则至卑也,以其姓则至远也。扁扁之石履之卑兮,帝盆不思耶。而赋性警敏通晓书翰,于政之渐肇基于此。沆之先见,岂惟阴却履霜之微,而且明拒如纶之旨。他日李迪之不肯从谈,杨亿之不从草制,是皆闻风而起者。熟谓一时之举措不足,以关一伐之得失耶。②此李沆之论(指李沆论密奏之事),万代所瞻仰也。
归有光:人主为之改容,奸萌为之弭息,四夷闻之而不敢窥伺,此正直之臣也。其在于古,若排闼、折槛、引裾、坏麻之类,皆可以言正直也。其大者,如汲黯、萧望之、李固、宋璟、张九龄、陆贽、李沆、范仲淹、李纲之徒是也。
王世贞:问宋臣,曰:李文靖之远、王沂公之公、韩魏公之重、范文正公之廓、司马文正公之笃,庶几尔。
骆问礼:尝读《宋史》至李沆引烛焚诏,曰:“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其议遂寝。而刘承珪待节度使以暝目,王旦执之,遂止。未尝不叹君臣相遇之盛。
李贽:李仆射真阅历世故之人。
王夫之:①三代以下之材,求有如顾雍者鲜矣。寡言慎动,用人惟其能而无适莫;恤民之利病,密言于上而不炫其恩威;黜小利小功,罢边将便宜之策,以图其远大。有曹参之简靖而不弛其度,有宋璟之静正而不耀其廉。求其德之相若者,旷世而下,唯李沆为近之。②自开元以后,河北人材如李太初、刘器之(刘安世)、司马君实(司马光)者,盖晨星之一见尔。③周莹、王继英之尸位中枢,不足责也。张齐贤、李沆之咎,又奚辞哉?沆之言曰:“少有忧勤,足为警戒。”此士燮内宁外患之邪说也。沆者,宋一代柱石之臣也,而何是之述焉?④李文靖自言曰:“居位无补,唯中外所陈利害,一切报罢,可以报国。”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此可以当之矣……文靖之及此,迥出于姚元之(姚崇)、陆敬舆(陆贽)、司马君实之表,远矣……唯文靖当国之下,匪徒梅询、曾致尧之屏息也;王钦若列侍从而不敢售其奸;张齐贤、寇凖之伉直而消其激烈;所以护国家之元气者至矣。文靖没,宋乃多故,笔舌争雄,而郊原之妇子,不能宁处于枲园瓜圃之下矣。
谷应泰:宋臣李沆之言曰:“人主当知四方艰难,不则土木祷祠,次第并作。”而伊尹之训太甲,亦曰:“酣歌恒舞,时谓巫风。”此皆豫大之良规,嗣王之炯戒矣。
朱轼:真宗之朝多贤相,最为世所称者,沆及王旦、寇准是也。沆能遏真庙东封西祀之萌,而旦至,同其事,发于感叹。旦能抑丁谓、王钦若辈,使十年不为宰相。而准始受其欺,终罹其祸,时为之耶?抑沆之劲正清苦,所以发诚忠而养威重者,实有以过人乎?殷忧启圣,虑远思深,力持镇静,以与黎元休息,培国家元气者,厚哉!
蔡世远:汉唐以来,人材辈出,后先相望,略综其概,雍容翊赞、有始有终者,魏、丙、第五伦、姚、宋、王旦、李沆、韩、富也。
《历代群英歌》:潘美征伐多绩,李沆先见知人。
蔡东藩:灵武为河西要塞,岂可轻弃。何亮一疏,言之甚明,而张齐贤、李沆等,俱主张弃地,实书生畏葸迂谈耳。
虞云国:咸平诸相中,李沆为相时间最长,也最受信任……咸平时期,外有契丹的骚扰和西夏的攻略,内有益州王均率领的士兵叛乱……但真宗在咸平初政时,没有任用小人,朝廷也没有大折腾,这应与在咸平时期始终为相的李沆有密切关系,他去世不久已有“圣相”之誉。李沆以清静无为治国,却有可取之处。
王瑞来:宋代的君臣合作下的宰辅专政,实由李沆肇始。

李沆的故事

无口匏
李沆为相时,常在接待宾客时沉默寡言。大臣马亮与李沆同年出生,又与他的弟弟李维交好,对李维说:“外面议论说你大哥是没口的瓢葫芦( )。”李维趁空把马亮的话告诉了李沆。李沆说:“我不是不知道呵。然而现在的朝士得以入殿议事,皇上封爵论奏,全无阻塞蒙蔽,政令多能下达到各级部门,大家都可看见它。比如国家大事,北边有契丹,西边有夏人,我白天晚上逐项商议所要防备抵御的策略,没有不详细探究的。缙绅之中像李宗谔、赵安仁这样的,都是当时杰出的人才,我与他们谈论,尚不能启发我的思想,其余的新进仕宦之子,他们坐、起、拜、揖,尚且乱了典章顺序等级,入席必定自论功劳最多,以希求得到宠爱奖赏,又有什么策划值得与他们接触交谈呢?如果委屈自己的意愿乱说就是世人所说的像被笼子和罩子网住后随遇而安,笼罩之事,我是不愿承担的。你替我感谢马君( )”
一面皆目
李沆为人重厚寡言,曾住在京师,也很少有人进出拜访。一天,突然有人乘轿来访。下轿的是一个用纱盖着头的妇人,她的脸虽然被遮盖,但却仪容风度却很美。妇人进入李沆房内交谈,许久后才出门。众人大感讶异,认为李沆这样的贤人,竟引得这种人前来,于是向李沆询问情况。李沆也只是模棱两可地回答:“也就是说我的前程之类的,不足以相信!”一再追问之下,李沆才说:“你们曾见过她的脸吗?满脸都是眼睛(一面都是目)!”
李相太醒
李沆为相时,与同僚张齐贤略有不和。后来张齐贤因为醉酒失礼而被罢相,时人因而说:“李相太醒,张相太醉。”
识人之明
宰相寇准与丁谓友好,多次认为丁谓有才而向李沆推荐他,李沆始终不用丁谓。寇准因此询问李沆,李沆说:“看他为人处事,可以让他职位居于别人之上吗?”寇准说:“像丁谓这样的人,相公(对宰相称呼)一直能抑制他使他居于他人之下吗?”李沆笑着说:“将来你后悔,就会想起我的话。”寇准后来被丁谓所排挤,才信服李沆的话。
勤廉寡言
李沆性格直爽诚信,家居时品行美好严谨,言谈没有琐碎的空话,识大体。任职时谨慎细致,不追求名声荣誉。行动遵守规章制度,没有人能徇私办事。李沆辞去官职,整天正襟危坐,未曾斜靠着。在封丘门内建有住宅,大厅前只容许有马打转之地。有人说这太狭窄,李沆笑说:“这住宅要传给子孙,这里作为宰相官署大厅确实小了,作为太祝、奉礼官的大厅已经够宽了。”甚至对于墙塌壁坏,他也不介意。李沆堂屋前的药栏曾经坏了,其妻告诫守屋的人不要修补,以此来试探李沆,李沆早晚都看见它,经过一个月始终不说。妻子把这事告诉李沆,李沆说:“怎么能因这事改变我一贯的想法!”
家人劝他好好修缮住宅,他未曾回答。他弟弟李维于是说起该事,李沆说:“我们身食朝廷厚禄,不时还有意外的赏赐,用得来的俸禄也可用以修理住宅,只要想着佛家内典认为这个世界是有缺陷的,怎么有圆满如意,各自都求得称心满足呢?现在买新的住宅,须一年修缮好,人一生早晚都没法保全,又怎么能长久居住呢?鸟在林中树枝上做个窝,姑且可满足,干嘛做这些华丽的房屋呢?”
不听谄言
李沆为相时,特别不喜欢别人议论别人的优劣来依附自己。秘书监胡旦被贬商州后,许久未获召用,他尝与李沆一同担任知制诰,听说李沆任参知政事(副相)后,作书祝贺,历数并诋毁之前担任参知政事而被罢免离开的人,说吕参政因为无功罢为尚书左丞,郭参政因为醉酒过失罢为秘书少监,辛参政因为没有执政之才谢病请辞而被优待授职尚书,陈参政刚任职时因失旨而退归两省(中书省、门下省),极力称赞李沆,想要依附他回京任职。李沆面露忧愁,不高兴地说:“我怎么真有才能优于这些人,也这是正好碰上际遇罢了。在人之后而挖苦他的不是,是我不会做的,何况想要夸奖一个人却一己而说四个人的短处。”终李沆为相,胡旦都未被召用。
公正无私
一天晚上,真宗派使者拿着自己的手诏到两省,想让宰相升刘氏(即章献皇后)为贵妃。李沆当着使者用蜡烛烧掉诏书,凑近使者说:“你只说李沆认为不行。”真宗便不再提起此事。
驸马都尉石保吉请求兼相印,真宗又问李沆,李沆说:“执行奖赏制度,须有本人亲身干的成绩。石保吉凭借亲戚乡里的缘故,没有攻城作战之功,依靠我授以官职,恐怕会使众人的非议到处流传。”另一天真宗又再三问起石保吉的事,李沆像当初那样坚持原议,此事即停止。直到李沆去世后,石保吉才获授武宁节度使、同平章事。
真宗因李沆从未有过密奏,对他说:“别人都有密奏,您独独没有,为什么?”李沆回答说:“臣蒙皇恩授以宰相之职,公事就公开说明它,何必用秘密上奏的方式?一般密奏的大臣,不是说坏话的人就是谄媚之人,臣平常就憎恨他们,怎么能明知是错还是照样去做。”
宽厚长者
李沆有长者的美誉,他家中一位欠下宅金数万的仆人,在一天突然逃走。那人的女儿快十岁,仪容美丽,自己做了一张券系在腰带上,愿意把自己买到宅子里做事来还债。李沆非常同情她,对夫人说:“希望对她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养在家中,以妇德来教导她,等到她长大后,为她找一个夫婿出嫁。只要请夫人亲自为她行结缡礼,来主持她的婚礼,但婚礼务必要明洁。”夫人像李沆所说的那样对待那个女孩,等到她及笄后,为她找到一个好夫婿,准备陪嫁的财物来送她出嫁。女孩果然志节坚贞,她的双亲后来回到旧都,听说此事后,深深地感激李沆至刻骨铭心。李沆病重时,夫妇二人刲股做成羹来赠给他喝,等到李沆去世后,二人为他居丧三年。
李沆为相时,有一位书生叩马献上书状,批评李沆的缺点。李沆谦虚地道谢:“等我回家后,再详细阅览!”书生大怒,立即责骂李沆说:“你居大位而不能康济天下,又不引咎辞职,让位给别人,妨害贤能之士的仕途,你能不感到惭愧吗?”李沆马上恭敬地说:“我屡次求请辞退,无奈皇上没有允许,所以我不敢走!”他和这位书生谈话,始终没有发脾气或忤逆的意思。
曾有人上封事指责宰相的过失,请求将其罢免,真宗看完封书后不高兴,认为这些人只是想自求仕进,应当予以严厉责备。李沆说:“朝廷进来大开言路,如果言之有理,应该加以表彰奖赏,如果不妥那么留中处理就可以了。何况臣等没有才能,备员台辅之职,如果被罢免,这是进谏之人对朝廷有补益。”真宗感叹道:“您真是一位长者啊。”
一切报罢
李沆曾说:“处在重要的职位实在没有益处,朝廷内外官员所陈述的利害,都要上报,确定是批准还是不批准,用以报答国家。国家防备控制的措施,连细微的事都准备好,或者向众宣示他们的陈请,实行一件事,就要受到很多伤害。陆象先说:‘庸人扰之’就是这样。奸邪小人只图一时升官发财,哪里考虑到会虐害人民呢?”
喜读论语
李沆喜读《论语》,曾有人问他为何还要读这种早已读过的书,李沆说:“我是宰相,像《论语》中的‘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等思想,尚未得到施行。圣人的议论,可以终身诵读。”
兄弟友爱
李沆与几个弟弟友爱,尤其器重弟弟李维,二人闲日时相对宴饮清谈,未曾谈及朝政,也未曾问起家里的事。
丙寅三学士
李沆与王旦、钱若水都在丙寅(年、月、日或时)出生,一同任翰林学士,被时人称为“丙寅三学士”。

家庭成员

辈分

关系

姓名

简介

家世

先祖

李左车

秦汉之际著名谋士,封广武君

曾祖父

李丰

官至泰陵县令,累赠侍中

曾祖母

滕氏

追封虢国太夫人

祖父

李滔

官至洺州团练判官,累赠中书令

祖母

苗氏

追封鲁国太夫人。

父亲

李炳

官至侍御史,累赠尚书令

母亲

周氏

追封陈国太夫人。

平辈

弟弟

李源

曾任国子博士、虞部员外郎。

李源

曾任光禄寺丞、太子中舍、屯田员外郎

李维

字仲方,累官知陈州,卒赠尚书右仆射。

——

原配

张氏

永兴军司马张忠辅之女。

继室

朱氏

太常少卿工部侍郎朱洞之女,累封越国夫人。

子辈

儿子

李翁朝

生平不详。

李宗简

曾任大理评事。

儿子三人

——

皆早卒。

女儿

——

嫁右谏议大夫薛映。

——

嫁奉礼郎、国子博士向传正。

——

早夭

——

嫁北宋名相王曾,早逝。

女儿四人

——

生平皆不详。

后世地位

乾兴元年(1022年),宋仁宗赵桢即位,李沆与王旦、李继隆得以配享宋真宗庙庭。
宝庆二年(1226年),宋理宗赵昀图二十四功臣神像于昭勋崇德阁,李沆位列其中。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李沆与历代功臣四十人从祀历代帝王庙。

史料记载

• 《小畜集·卷二十八·故侍御史累赠太子少师李公墓志铭》
• 《武夷新集·卷十·李沆墓志铭》
• 《隆平集·卷四》 
• 《东都事略·卷四十》
• 《五朝名臣言行录·前集·卷二》
• 《宋史·卷二百八十二·列传第四十一》

当前文章地址:http://baike.hiyouqu.com/46452.html
版权声明 :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归原作者所有。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