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周太祖郭威简介-五代时期后周王朝建立者
后周太祖郭威(904-954年),字文仲, 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隆尧县)人。 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王朝建立者(951—954年在位)。
身材魁梧,勇力过人。出仕后汉,累有大功,拜邺都留守、枢密使。后汉隐帝刘承祐厌为大臣所制,派人前往邺都处死郭威。乾祐三年(950年)冬,郭威发动兵变,向南攻破开封,推翻后汉。次年,郭威建立后周,年号广顺。在位期间,崇尚节俭、虚心纳谏、改革弊政,促进北方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趋向好转。
显德元年(954年),因病驾崩,时年五十一,谥号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庙号太祖,葬于嵩陵。遗诏令养子柴荣即位。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郭威的父亲郭简,担任晋王李克用的顺州(今北京顺义县)刺史,后为割据幽州节度使刘仁恭所杀。郭威此时仅数龄,随母亲王氏前往潞州,王氏在路途中不幸辞世。郭威依靠姨母韩氏提携抚育,始得成人。
郭威十八岁时,泽潞节度使李继韬招募兵士,他去应招,李继韬见便收留他在身边做“牙兵”(藩帅的亲兵)。郭威长得很魁梧,勇力过人,李继韬很欣赏他,有什么小的过失也经常迁就他。郭威好斗,喜欢赌博,又好喝酒,但有时也喜欢打抱不平。一天,郭威又到街上闲逛,有一个屠户欺行霸市,非常跋扈,大家都很怕他,喝了点酒的郭威不服气地到了这个屠户跟前,让他割肉,然后找茬骂他,屠户也知道郭威不好惹,但最后终于忍不住了,就扯开衣服用手指着肚子说:“有胆量你就照这儿捅一刀!”郭威抄起刀子就捅进了他的肚子,结果屠户一命呜呼,郭威被抓进了监狱,李继韬佩服他的勇气和胆量,又将他放了。后来,李继韬被李存勖派兵攻灭,郭威收编进了后唐军队,入了庄宗李存勖的亲军“从马直”。
辅佐后汉
天福十二年(947年),刘知远在山西称帝,建立后汉。不久,攻下开封,定为都城。郭威帮助刘知远称帝有功,升戳为枢密副使、检校司徒,成为统帅大军的将相。不久,后汉高祖刘知远病逝,郭威和苏逢吉同受顾命,拥立刘承祐继位,是为后汉隐帝。郭威官拜枢密使,掌管全国的兵权。 当时河中节度使李守贞、永兴节度使赵思绾、凤翔节度使王景崇相继拥兵造反。朝廷屡次出兵讨伐,均无功而返。
乾祐元年(948年),刘承祐命郭威率兵出征 。郭威至河中后立栅筑垒,分兵围困。李守贞屡次突围,均被挫败,相持日久,城中粮草俱尽。郭威遂下令四面攻打,一举攻进城中,李守贞自焚而死。永兴赵思绾、凤翔王景崇相继归降,使风雨飘摇的后汉政权转危为安。之后,郭威移师北伐,大败契丹,以功进封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兼枢密使,河北诸州郡皆听郭威节制。
起兵立国
刘承祐自继位后,就与其宠臣对郭威等有功大将十分疑忌。乾祐三年(950年),刘承祐与亲信李业密谋,诏令马军指挥使郭崇诛杀宣徽使王峻、郭威等;诏令镇宁军节度李弘义诛杀侍卫步军指挥使王殷,企图一举铲除前朝旧将势力。不料李弘义反以诏书密示于王殷。王殷即派人向郭威告急。郭威见事情紧急,即采用谋士魏仁浦之计,伪作诏书,宣称刘承祐令郭威诛杀诸将,致使群情激愤,推举郭威起兵讨伐,以“清君侧”。
刘承祐见郭威起兵造反,便派兵抵御。乾祐三年(950年)十一月十四日,郭威率兵渡河,刘承祐派开封尹侯益、保大军节度使张彦超、客省使阎晋卿等率兵抗拒郭威,又派宦官瑽脱侦察郭威的动向。瑽脱被郭威军抓住,郭威叫瑽脱奏请刘承祐把李业等人缚送军中。刘承祐拿着郭威奏章给李业等人看,李业等都说郭威的反状已明,就把郭威在京的家属全部杀死。他命令将郭威家族的所有成员推上刑场,这里包括郭威还尚在襁褓中的儿子。(《新五代史》:“婴孺无免者。”)
后汉军在七里坡之战大败,隐帝刘承祐在出逃途中为郭允明所杀。郭威带兵入京,觐见李太后(李三娘),让太后临朝听政,并且假意拥立刘氏宗室、武宁节度刘赟为帝。随后,突报契丹南下,率军北上抵御。途径澶州时,士兵发动兵变,黄袍加身。郭威返回汴梁,逼迫太后授为“监国”,夺得国政。广顺元年 (951年)正月丁卯日,郭威正式称帝,国号大周,定都汴京,史称后周 。
治国有方
郭威立国后,努力革除唐末以来的积弊,重用有才德的文臣,改变后梁以来军人政权的丑恶形象。他崇尚节俭,仁爱百姓,曾对宰相王峻说:“我是个穷苦人,得幸为帝,岂敢厚自俸养以病百姓乎!”他不但重视减轻人民的赋税负担,自己带头俭省,下诏禁止各地进奉美食珍宝,并让人把宫中珍玩宝器及豪华用具当众打碎,说:“凡为帝王,安用此!”
郭威去曲阜拜谒孔庙、孔子墓,并下令修缮孔庙,禁止在孔林打柴毁林,造访孔子后裔,提拔其为官,表示要尊崇圣人,以儒教治天下,为周王朝治国奠定了思想基础。
郭威在位期间,对改革累朝弊政颇有成绩。免除后汉所设额外苛敛以及中唐以来地方官进奉的“羡余物色”;废止了后晋、后汉一些极残忍的刑法;民众与蕃人“一听私便交易”,诸州所差散从亲事官等,一齐遣散;对累朝极为严酷的盐、酒、皮革的禁令稍予放宽;废除京城内无名额的僧尼寺院等。对恢复农业生产,郭威也采取了有效措施。授无主田土给数十万归中原的幽州饥民,放免其差税。以田分给现佃户充永业 ,使编户增加3万多 。无主荒地听任农民耕垦为永业,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郭威的治国体制,是通过改革达到统一中国的目的。他所进行的改革不仅是多方面的,而且收到了显着的效果。综合起来,主要包括:提倡节约俭朴;整顿吏治纲纪;减轻压迫和剥削;招抚流民,组织生产;治理河患,灌溉良田;准备统一,开展统一战争。郭威的政治、经济改革和统一战争,收到了显着的效果。
郭威除了改革利民之外,自己也非常注意节俭,尽量减轻人民的负担。他生活异常俭朴,衣食住行都很节俭,下诏禁止各地进奉美食及地方土特产品,珍宝就更不用说了。他对大臣们说:“朕出身微寒,尝尽人间疾苦,也经历了国与家的灾难,如今当了皇帝,怎么能养尊处优拖累天下百姓呢!”他不仅不让进奉宝物入宫,还让人将宫中的珠宝玉器、金银装饰的豪华床凳、金银做的饮食用具一共几十件,当众打碎在殿廷之上。郭威经常对侍臣说:“那些帝王,怎么能用这种东西!”
在治理国家方面,虽然郭威有些能力,但他仍然谦逊地重任有才德的文臣,以行动来改变从后梁以来军人政权的丑恶形象,他对这些有才德的大臣们说:“朕生长于军旅之中,不懂得学问,也不精通治国安邦的大计,文武官员有利国利民良策的就直接上书言事,千万不要只写一些粉饰太平的无用话。”
郭威的精心治理,使后周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显露出国富民强的迹象,为周世宗继续他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病逝传位
显德元年(954年)正月,郭威病重。他自己知道难以恢复,便嘱咐柴荣(日后的周世宗)说:“我不行了,你赶快替我修建陵墓,不要让灵柩留在宫中太久。陵墓务必从简,别去惊动,扰害百姓,不要用许多工匠,不要派宫人守陵,也用不着在陵墓前立上石人石兽,只要用纸衣装殓,用瓦棺作椁就可以了。安葬后,可以招募陵墓附近的百姓30户,蠲免他们的徭役,让他们守护陵墓。 陵墓前替我立一块石碑,上面刻几句话,就说我平生习惯于节俭,遗诏命令用纸衣瓦棺。”又告诫晋王荣(即柴荣)说:“我从前西征时,见到唐朝帝王的十八座陵寝统统被人发掘、盗窃,这都是由于陵墓里藏着许多金银财宝的缘故,而汉文帝因为一贯节俭,简单地安葬在霸陵原上,陵墓至今还完好无损。你到了每年的寒食节,可以派人来扫我的墓,如果不派人来,在京城里遥祭也可以。但是,你要叫人在河府(今河北省河间县)、魏府(今河北省大名市东南)各葬一副剑甲,在澶州(今河南省濮阳县)葬一件通天冠绛纱袍,在东京葬一件平天冠衮龙袍。这件事你切不可忘了。”接着,他大封群臣,命柴荣继位说:“我看当世的文才,莫过于范质、王溥,如今他俩并列为宰相,你有了好辅弼,我死也瞑目了。”当晚(壬辰日),郭威病死于汴京宫中的滋德殿,享年五十一岁。谥号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庙号太祖。四月。葬于嵩陵。
为政举措
政治
郭威称帝之后,马上就着手治理国家,进行改革来增强国力。他从小经历了很多苦难,对民间疾苦也有亲身体会,所以首先减轻了百姓的负担。这方面郭威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罢除不合理的牛租,二是撤消营田务。在早年朱温征伐淮南时,朱温将缴获的上万头耕牛给百姓使用,然后向百姓收牛租,几十年之后,到后周时仍然在收,当年的牛早就死了。郭威下令废除这项既过时又累民的税收。至于营田务,是唐末以后在中原地区设置的由户部直接管理的农业生产机构,所属的农民负担很重。郭威废除营田务后,将原来百姓使用的田地房屋和牛及其他农具都赐给他们永久使用。这项措施加上牛租的废除,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其间,有人建议将一些好的营田卖掉,就能得到数十万缗钱来充实国库,郭威却说:“让百姓得利,就像国家得利一样,朕要这些钱干什么?”此外他还下诏,命令各地官吏不得以任何借口来加收百姓赋税,原来普遍存在的正税以外的杂税一律废除。
郭威又下诏减轻了后汉残酷的法律,比如,后汉规定,盗窃一文钱的也要处死,不是重罪的人又经常株连亲族,后周则规定,不是反叛和杀害亲属之类大逆不道的重罪不再株连亲属。后汉时,酒和酒曲(造酒的原料)实行国家垄断专卖,凡是民间有人私自买卖的不论多少一律处死,后周则大大减轻了处罚,而且做了具体的规定:一两至一斤的杖刑八十,一斤以上到五斤的判徒刑三年,五斤以上的则处死。此外,在后汉时禁止民间收藏买卖牛皮,私自买卖一寸的就要处死,后周规定,有田四十顷的才收取一张牛皮的实物税,其余的民间可以随意买卖。郭威了解民间用牛皮的地方很多,所以为百姓生活着想,才有此规定。
军事
后汉刘承祐(开国皇帝刘知远之子)即位之后,李守贞伙同赵思绾、王景崇,发起叛乱。刘承祐先派白文珂、郭从义、常思等人讨伐。白文珂、郭从义、常思等人击败李守贞后,李守贞退守河中城,闭门不战。白文珂、郭从义、常思等人围城,从春天一直围到夏天,始终没有攻破河中城。刘承佑只好请出老帅郭威。
赵匡胤跟着郭威一路行军,在后汉乾祐元年(948年)8月20日到达了河中。先是稍事休整。并没有劝李守贞投降,更没有故作姿态,去训斥甚至惩罚久攻不下的白文珂等人借以振奋军心,只是带上了些人,轻装简骑地围着河中城转了几圈。之后,他下达了第一道命令――常思筑寨于河中城南,白文珂筑寨于河中城西,郭威自领中军筑寨于河中城东,留城北一地空缺,不设人马。同时征调周边五县百姓近三万人,在三寨和河中城之间筑起了连接不断的小型堡垒,来保护新建的营寨。命令一出,全军哗然。面对质疑,郭威不动声色,他的沉默让所有人都闭上了嘴。一天夜里,久困城中绝不露头的李守贞突然率军出击,没有准备的后汉军一片慌乱,只得放弃了堡垒,向新筑的营寨里撤退。等后汉军重新集结,列队出寨,准备痛扁敌人时,敌人已经不见了。愤瞒、激动、劳累,再加上这些日子以来不断积压的郁闷,让这些火气旺盛的大兵们再也控制不住。
郭威的第二条命令。大兵们终于知道了那些征调来的民工们为什么没被遣散回家了,这些人得重新劳动,把刚刚被毁的堡垒再筑起来,而他们也别想闲着,以前干什么,接着继续练!只不过他们很是奇怪,看起来这场战争的主角像是这些勤劳的农民工,而他们这些当兵的,只不过是这些农民工的保镖。
之后,只要堡垒出现,李守贞就会心急火燎,不计利害地率队出城,不管用什么样的代价,都一定要把堡垒毁了,然后他才能带着人马逃回城。如此周而复始,持续了接近整整一年。
郭威终于下达了第三条命令,命全体士兵进攻河中城。在三面强攻、北面放行的情况下,河中城被一鼓而下。李守贞贯彻了自己绝不投降的宗旨,城破后全家集体自焚。
郭威的故事(轶事典故)
黄袍加身
后汉隐帝不听母亲让人下诏与郭威和好的劝告,领兵出征,结果被乱兵杀死,苏逢吉也自尽了。郭威不费什么力就进了开封。聪明的郭威并没有立即称帝,而是让李太后先主持大事,以安人心。他又严禁士兵掠夺骚扰京城,恢复了京城的治安秩序。郭威派人迎接刘崇的儿子来继位,以此稳定宗室。
等一切稳定之后,郭威就将他的称帝计谋实施了:让手下将领发了假情报,说契丹要南下进犯了。然后就奉太后之命领兵出城,到了澶州,数千将士发生兵变,以黄旗加于其身,拥立他为帝。
郭威称帝建的国号是大周,因为他说自己是周朝虢叔的后代,历史上称为后周,以便和周朝区分开。郭威仍然以开封为后周的首都。称帝之前,郭威又派王峻杀死了在半路上的刘崇的儿子。刘崇因此和后周结下死仇,联合契丹来攻打后周,但在高平大战中被郭威的养子周世宗柴荣打败。
智勇双全
郭威和别的军人不同,他并没有单凭武力发展,他看到了知识的力量,特别是兵书,没事的时候他总是拿着书看,有些文化的李琼见他爱学习,就将自己正读的兵书《阃外春秋》推荐给他看,李琼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这本书里就记载了许多存亡治乱、贤愚成败的事例。”郭威边看边让李琼教他,看得爱不释手,李琼对他的影响很大。
在刘知远任后晋侍卫亲军都虞侯时,他主动投到他的手下。刘知远很喜欢这员干将,视为心腹,不管刘知远到哪里任职都把他带在身边,让他督率亲军。
郭威临事很有计谋,刘知远设法争取过来的吐谷浑部驻扎在太原,军队实力很强,也有不少财物,刘知远想据为己有,也为了防备以后他们再反叛投奔契丹,就想赶走他们,但又没有好办法。郭威就献出计策,让刘知远找个罪名除掉其首领,然后将财物和军队收纳,不但能除掉这支反复无常的势力,还能补充军需。刘知远照计行事,如愿以偿,扩充了自己的实力。
在契丹灭后晋的时候,郭威和史弘肇等人劝说刘知远称帝,因而成为后汉的开国功臣。国家初创,郭威在各方面都为刘知远出谋划策,使后汉政权很快稳定下来,作为重臣郭威在刘知远临终时被任命为托孤大臣,隐帝继位后,让郭威任枢密使,掌握军政大权。
不久后汉就发生了三镇叛乱,三镇即河中(今山西永济西)、凤翔(今陕西凤翔)、永兴(今陕西西安),朝廷先派了白文珂等人去平叛,但都没什么成效。于是郭威就受命出征,他平易近人,广交将士和文臣,两军交锋时又身先士卒,亲冒矢石,能与士兵同甘共苦,士兵立功他马上赏赐,负伤的他也亲自去抚慰。不管是谁提的建议他都能虚心接受,即使有人得罪了他,他也不计仇,终于使将士和睦上下一心,提高了士气和战斗力。郭威虚心听取将领们的建议,博采众长,制定了先攻河中的策略,然后用围困打消耗战的办法与敌对垒,一年后,在城中粮草已尽,士气丧失的时候一举攻陷,李守贞和妻子自焚而死。其他两镇也先后平定。
淡泊名利
郭威又为后汉的稳定立下了大功,但他并没有借此要高官厚禄,而是借机提高自己的威望:当隐帝要赏他时他说破贼不是他一人的功劳,朝中的将相安定朝廷供给军需也有功,于是要隐帝赏赐史弘肇等人,他又说大臣们也有功,苏逢吉等人也因此加官进爵,郭威又说各地驻军将领和州县官吏也有功劳,让隐帝嘉奖他们。郭威不贪功,但却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威望。和一般人相比,他的谋略要远大得多。
郭威平定三镇之后,隐帝又将北方的邺都也就是魏州驻守防御契丹的重任交给了他。在他赴任前,朝中为他是否带枢密使之职离京发生了争执,两派大臣矛盾激化,虽然史弘肇坚持要隐帝同意让郭威带枢密使赴任,但郭威对朝中之事很不放心,临行时恳切地对隐帝说:“苏逢吉、史弘肇都是先皇的旧臣,都很尽忠为国,希望陛下推心任用,必当无事。边疆之事臣一定尽忠报效,不负陛下重托。”隐帝也有点不愿郭威出京,他对郭威说:“朕夜里梦见你变成了驴,驮着我升了天,等我下来后,你又变成了龙,离开我向南去了。”郭威听了抚掌大笑。大概隐帝这时已经担心郭威对他皇位构成的威胁了,所以在郭威不在的时候才诛杀史弘肇等人,然后又派人去杀他。
郭威到任后,积极备战防御契丹,但他出来不久朝中就发生了大事,隐帝没有听他的话,而是相反,听从了舅舅李业的挑拨,诱杀了史弘肇等人,听到郭威起兵的消息连他的家属也全部杀死。然后命另一个舅舅李洪义到邺都去杀郭威等人。
李洪义和李业不同,他不想加害郭威,就将消息告诉了他。郭威听从了亲信魏仁浦的计策,倒过来用自己的官印假造诏书,说是让郭威杀众将,以此来激怒他们,众将果然听命于郭威,以诛杀奸臣清君侧为名杀向了京城。
人物评价
总评
郭威生于乱世,长于军伍,勇武有力,豪爽负气,略通兵法,善抚将士,以军功累迁至枢密使高位。终以军事实力为后盾,取后汉而代之,是五代时期军人专权的代表人物。
在提倡节俭、严惩贪官、严禁军队扰民等方面,郭威也推行了一些有益的措施,使唐末以来极为混乱的北方社会开始走上安定的道路。
在他的精心治理下,中国长期战乱的局面开始转向统一,开始显露出民富国强的迹象,为周世宗也为赵匡胤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郭威深爱其妻,在其妻亡后,不再另娶皇后,一方面为了纪念忘妻,一方面也看到柴荣的确有才,所以把帝位传给了没有血缘关系的其妻侄柴荣。这一点在中国历史上是唯一的,历史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历代评价
薛居正:周太祖昔在初潜,未闻多誉,洎西平蒲阪,北镇邺台,有统御之劳,显英伟之量。旋属汉道斯季,天命有归。总虎旅以荡神京,不无惭德;揽龙图而登帝位,遂阐皇风。期月而弊政皆除,逾岁而群情大服,何迁善之如是,盖应变以无穷者也。所以鲁国凶徒,望风而散,并门遗孽,引日偷生。及鼎驾之将升,命瓦棺而薄葬,勤俭之美,终始可称。虽享国之非长,亦开基之有裕矣。然而二王之诛,议者讥其不能驾驭权豪,伤于猜忍,卜年斯促,抑有由焉。
赵光义:周太祖为人多任权诈,以胥吏之行,图帝王之位,安能享国长久。
王夫之:司马昭、郭威虽逆,而固非朱温之暴,可以理夺者也。
范文澜:对沙陀人的野蛮性政治开始进行改革,使呻吟在战乱暴政下的民众感到有些希望了。
家庭成员
家世
高祖父:信祖睿和皇帝郭璟
高祖母:睿恭皇后张氏
曾祖父:僖祖明宪皇帝郭谌
曾祖母:明孝皇后申氏
祖父:义祖翼顺皇帝郭蕴
祖母:翼敬皇后韩氏
父亲:庆祖章肃皇帝郭简
母亲:章德皇后王氏
后妃
皇后:圣穆皇后柴氏(柴皇后)
杨淑妃
张贵妃
董德妃
子女
• 儿子
长子:周世宗柴荣,郭威养子(内侄),柴皇后的侄子
次子:剡王郭侗,初名青哥,为汉隐帝所害。太祖即位,诏赠太尉,赐名侗。显德四年追封。
三子:杞王郭信,初名意哥,为汉隐帝所害。太祖即位,诏赠司空,赐名信。显德四年追封。
• 女儿
三女:乐安公主,为后汉所害,广顺元年二月追封 ,至显德四年四月,又追封莒国长公主。
四女:寿安公主,下嫁张永德,广顺元年四月封 ,至显德元年,封晋国长公主。
五女:永宁公主,广顺元年九月追封 ,至显德四年四月,又追封梁国长公主。
史书记载
《新五代史·周本纪第十一》
《旧五代史·卷一百一十·周书·太祖纪一》
《旧五代史·卷一百一十一·周书·太祖纪二》
《旧五代史·卷一百一十二·周书·太祖纪三》
《旧五代史·卷一百一十三·周书·太祖纪四》
《五代会要》
陵寝墓地
后周太祖郭威死后葬于嵩陵。嵩陵在今河南省新郑市郭店镇周庄村南约500米处。陵地北高南低,东西各有一道小土岭,陵墓两侧各有一条千沟。冢高约9米,周长103米,保存较好。据有位诗人谒嵩陵后曾题诗曰:“荆棘丛生旧衣甲,夕阳残照衮龙袍。朔意正浓天肃静,铁骑纵横成麦苗。”大概当时正值秋冬的傍晚,诗人看到处在麦田中的一丘土冢,上面布满荆棘野草,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冷落而苍凉。”
当前文章地址:http://baike.hiyouqu.com/46311.html
版权声明 :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归原作者所有。
版权声明 :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归原作者所有。
THE END
二维码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