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毓宝:一战中唯一在法国战死的中国将军
11月11日,除了是光棍节和购物狂欢节之外,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纪念日。1918年11月11日,德国政府代表签署《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向协约国投降,同盟国至此彻底战败。在最后胜利到来的两个月又九天之前,1918年9月2日,一名拥有中国军籍的华人马毓宝,在在索姆河上亚眠城东面的哈姆省东南的哈姆前线的作战中阵亡。 提起中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联,今天的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华工参战”。中国在对德奥宣战之前,已有华工受招募而前往战地。大战期间先后曾经有约二十万左右的华工奔赴欧洲,“从事掘土、伐木、采煤、筑路、开矿、挖战壕”等劳务。但是,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国,中国组建的“参战军”没有出现在欧洲战场上(反而后来卷入了内战)。在这一历史时期,拥有中国军人身份而阵亡在欧洲战场上的只有前述马毓宝一个人。他是以“法国陆军外籍志愿军团”的一员参加了战斗。 马毓宝,云南昆明人,回族,1894年生,约在辛亥革命时期在云南省立高等学堂肄业,投笔从戎报考云南讲武堂。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随即开始在南京组建了民国时期第一家新的军校“陆军军官学校”。1912年1月15日。陆军部颁发了《陆军军官学校章程》。规定该校直隶于陆军部,宗旨是“为战时补充军官起见,招选中华民国全国有军人气质优秀人员,速行训练,以期养成军官资格”。对考生的要求是“先行招选入伍生、陆军中、小学堂学生以及各种陆军学堂学生有志向学者……如此项人员不足额数,再行招选合格之学生,以谋补充”。身为军校学生的马毓宝“以优等选送南京军官学校”(据云南省档案馆保存的《履历》)。 次年,马毓宝参加了“二次革命”,在湖口一带参战。“二次革命”失败后,马毓宝返回云南,在滇军之中任职。1916年的护国战争之中,他又在驻粤滇军第四师第三十三团里任职副营长兼募兵委员。这时,历史档案里记录其军衔为“上尉”。不久,马毓宝回云南招募新兵,受到挽留而担任蒙自保安团教练官。 马毓宝与法国驻云南领事有很好的交情。两个人谈到“欧罗巴洲战争之烈,德意志之无道,祸延十余国”,马毓宝“辄忿形于色”。就在担任“蒙自保安团教练官”这一军职时的1916年12月,他在法国驻云南领事的帮助下前往法国,但约定不得参战,只在军队中协助防守。1917年2月,马毓宝被法军派到非洲屯戍。1917年8月14日,北洋政府宣布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对德奥宣战。在得知了中国参战之后,马毓宝“吾当效绵力以战德,德苟败,中国亦去一毒”。他从非洲写信到云南,拜托滇军将领为之说情参战。最后,云南省政府发正式公文给中国驻法公使胡维德,为马毓宝办好了参战的手续。马毓宝到一线战场之后,英勇作战,后来的评价里有这样的描写:“身经血战,万苦不辞,每遇交锋,必先士卒”。 激战中,马毓宝曾于1918年3月和6月两次负伤。中国驻法公使胡维德、协约国军事会议中国代表唐在礼等驻法官员,曾经交口赞誉马毓宝的功绩。他们又担心马毓宝战死沙场,劝告他尽早离开前线,去法国军校深造。对于官员们的劝告,马毓宝留下了一段掷地有声的回答:“德残忍国,天下人应共诛之,而中国名加入协约,无一人与德战,吾甚耻焉!诸公爱吾,吾何敢自爱,而使人疑吾为怯耶”。他的回答也展示出了中国名义上加入协约国,却仅有他这一名军人与德国作战的实情。后来国内报纸在介绍马毓宝参战时,也叙述了“我国虽入战团,然反注力内竞,而未履行职务,此固勿怪乎协约责言,列强腾笑也”(笔者注:“腾笑”指发出笑声)的历史背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马毓宝的坚持更显得珍贵。为此,民国学者徐兆玮后来甚至在日记之中评价马毓宝“为中国对于欧战尽职之证据”。 马毓宝阵亡之后,前线的协约国官兵“皆深惜之”,法国驻滇交涉员还专门到马毓宝家中拜访慰问。据记载,消息传回国内,孙中山亲书挽辞“黄胄光荣”。更值得注意的是,广州军政府追赠马毓宝“陆军步兵中校”的军衔,这个追赠军衔行为也展示出马毓宝在出国之前辞去蒙自保安团教练官职务时军衔是步兵少校,并且到阵亡时还保留下了中国军人的身份。 因为马毓宝被追赠了中校军衔,当时有诗人在挽诗的标题里称他为“马中校毓宝”。这首名为《题马中校毓宝遗像》的挽诗以“参战应推第一功”来赞誉马毓宝的历史功绩: “不羡封侯作鬼雄,招魂西域阵云空。男儿死耳追南八,参战应推第一功”(南八,即指唐朝南霁云,平定“安史之乱”之中殉难的英雄人物)。 这首诗虽然存世,但马毓宝“遗像”乃至历史照片却尘封在史册之中。近几十年来,虽有一些介绍马毓宝功绩的文章发表,却一直没有历史照片被发现。笔者多方查询史料,终于在1919年刊载,找到了他的照片。现通过新浪专栏的平台刊发出来,期望可以让后来人看见这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上唯一中国军人的容貌。
【相关文章】
★马毓宝:一战中唯一在法国战死的中国将军
版权声明 :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归原作者所有。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