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中的“六忠烈”

甲午战争中的“六忠烈”

1、左宝贵     左宝贵(1837-1894),字冠廷,山东费县人,回族,清末著名爱国将领。甲午战争中清军高级将领中血战沙场,壮烈殉国第一人。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左宝贵率所部自辽东渡鸭绿江开赴朝鲜平壤,守北城玄武门。1894年9月日军分四路进逼平壤,平壤守军总统叶志超企图弃城逃走。左宝贵派亲兵监视叶志超,并登城指挥与敌激战,身受重伤仍坚持督战、燃放大炮,后中炮牺牲。左宝贵平壤战死后,尸骨无存,清军将士冒着炮火硝烟,只觅得其血衣一领、朝靴一只,护送回淮安。   2、刘步蟾     刘步蟾(1852—1895.2.10),字子香,福建侯官人(今福州市)。同治六年(1867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入后学堂,学习驾驶。十年(1871年),与同学十八人上建威号驱逐舰实习,南至厦门、香港、新加坡、槟榔屿,北上渤海湾、辽东等地,途中测量日度、星度,操练驾驶,见识大为增进。次年,刘步蟾以第一名成绩成为福州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光绪元年(1875年),刘步蟾任“建威”号管带。1880年清政府在德国伏尔铿造船厂订造铁甲舰,即后来的定远号、镇远号战列舰。1882年刘步蟾等被派前往德国,验收、协驾铁甲舰。1885年刘步蟾督带“定远”等舰顺利回国,被任命为“定远”舰管带,授参将,旋升副将,赏强勇巴图鲁勇号。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八月十八日,中日两国海军主力在黄海海面遭遇,展开激战。战斗中,刘步蟾指挥“定远”舰英勇作战,"不稍退避",始终在战场坚持作战,并重创了日本舰队旗舰松岛号。       海战结束后,刘步蟾因功升记名提督。丁汝昌因海战中受伤暂时离舰养伤,由刘步蟾代理。威海卫保卫战中,二十一年(1895年)元月十一日,“定远”被偷袭入港的日本鱼雷艇击伤,被迫搁浅在刘公岛东部充作“水炮台”,因进水过于严重,丁汝昌下令放弃“定远”。当时刘公岛局势日益恶化,因恐“定远”将来落入敌手,丁汝昌、刘步蟾于正月十六日下令,将“定远”舰炸散。       当夜,刘步蟾追随自己的爱舰,自杀殉国。实践了生前"苟丧舰,必自裁"的誓言。时年43岁。李鸿章获悉刘步蟾自杀的消息后,深感惋惜,并盛赞刘步蟾当年直陈御日之计是实言真心。清廷谕令:将刘步蟾照提督阵亡例从优赐恤,世袭骑都尉加一等云骑尉。一代海军名将,就这样与他所钟爱的战舰,一同消失在保家卫国的海上疆场。   3、丁汝昌     丁汝昌(1836.11.18—1895.2.12),字禹廷,号次章,安徽庐江人。早年参加太平军,当太平军大势已去的时候,被迫随队叛投湘军,不久改隶淮军,参与对太平军和捻军作战,官至记名提督。1879年,被李鸿章调北洋海防差用。1881年1月,率北洋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带“超勇”和“扬威”巡洋舰回国。1888年出任北洋海军提督。在威海卫之战中,指挥北洋舰队抗击日军围攻,但未得到上级命令,无奈港内待援,致北洋海军陷入绝境。最后在弹尽粮绝,援军来援的希望破灭之后,拒绝了伊东祐亨的劝降,服毒自尽以谢国人。   4、邓世昌     邓世昌(1849—1894) 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邓世昌是近代中国第一批自己培养出来的海军将领之一。1849年10月4日生于广东番禺一茶商之家,1867年考入马尾船政学堂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1年被派至“建威”舰练习航海,187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被船政大臣沈葆桢嘉奖以五品军功任命为“琛航”运船帮带,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当年牡丹社事件日军侵台,邓世昌奉命扼守澎湖,基隆等要塞,得补千总。       1880年调北洋水师。同年到英国接“扬威”巡洋舰,回国后任“扬威”管带。1887年再到英国接“致远”巡洋舰,任“致远”管带,职中军中副将。是北洋海军管带中,唯一一位未曾出洋留学或实习的管带。1891年李鸿章检阅北洋海军,邓世昌因训练有功,获“葛尔萨巴图鲁”勇名。       在中日甲午战争黄海海战中,因“致远”舰受伤,弹药用尽,难以继续战斗,邓世昌语曰:“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舰,则我军可以集事。”便意图撞沉日舰主力舰“吉野”,但“致远”舰因为日舰攻击引起鱼雷爆炸而沉没,邓世昌决心与战舰同存亡,从而在落水后拒绝救援,与爱犬“太阳”一同壮烈殉国。       邓世昌牺牲后举国震动,光绪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清廷谥以“壮节”,按提督例从优议恤并,还赐给其母一块用1.5公斤黄金制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拨给邓家白银10万两以示抚恤,追赠太子少保衔,入祀京师昭忠祠。邓家用此款在原籍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为邓世昌修了衣冠冢,建起邓氏宗祠。抗日战争日军侵占广州期间,日军士兵慑于邓世昌的威望和英气,不敢破坏邓氏宗祠。   5、林永生     林永升(1853—1894.9.17),又名翼升。字钟卿,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福州船政学堂第一期毕业,参加了中国近代海军学校的第一次远航实习,周历南北洋。后以千总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1877年作为中国海军第一批留学生赴英国皇家海军学校深造,在英国海军装甲战列舰“马那多”号实习。回国后调入北洋升任守备、都司,曾任“镇中”舰管带,1887年赴英国接收“经远”舰,升任游击管带“经远”舰。北洋成军后升任左翼左营副将,后迁至总兵。甲午海战中经远舰管带林永升在敌众我寡的危难之际,置个人生死于不顾,督率全舰官兵勇猛抗敌,直至经远舰沉没于黑岛南海域老人石附近,林永升与全舰200余名官兵壮烈殉国。林永升阵亡后,清政府以其在海战中“争先猛进,死事最烈”,照提督例从优议恤,并追赠太子少保。   6、聂士成     聂士成(1836 —1900),清军著名爱国将领。字功亭,生于合肥北乡岗集三十铺村聂祠堂郢一农家。武童出身,其母有烈女之风,七十岁时仍能练武。后随淮军袁甲三攻打捻军。改隶淮军,任把总,平定太平军、捻军有功,授予“力勇巴图鲁”勇名,与王孝祺、章高元并称“淮军后起三名将”。       光绪十年(1884年)爆发中法战争,聂士成奉命率军赴台,授山西太原镇总兵。1894年甲午战争,聂士成随提督叶志超援朝,驻军牙山。于辽东大高岭一带,击毙日军将领富刚三造,取得清军为数不多的几场胜利,以功授直隶提督。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改革陆军军制训练新军,北洋陆军改为武卫军,聂士成所部为马步军三十营。甲午战争中,于朝鲜率军英勇抵抗日军,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率部镇守天津,腹部被弹片击中,肠子流出体外数寸,后又为子弹洞穿头、胸部,血流遍体,壮烈殉国。  

【相关文章】

★甲午战争著名陆战平壤战役前因后果是怎样的

★解析甲午战争的失败慈禧太后该不该背锅?

★甲午战争中的“六忠烈”

当前文章地址:http://baike.hiyouqu.com/41782.html
版权声明 :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归原作者所有。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