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楚材简介-中国清朝时期文人,古文观止作者

吴楚材(1655~1719),名乘权,字子舆,号楚材,浙江山阴州山(今绍兴)人。幼受家教,勤奋好学。16岁时,患足疾,一病数年,仍手不释卷。疾愈,学问大进,在家设馆授徒。曾多次应考,但屡试不中。与侄吴调侯共同编成《古文观止》一书。

生平经历

族伯吴兴祚时任福建巡抚,楚材24岁时投奔门下,受到器重,除公案书记之外,为其子伴读。兴祚谓楚材“天性孝友,潜心力学,工举业,尤好读经史,于寻常讲贯之外,别有会心”。后吴兴祚为两广总督,随之同往广州。

主要作品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吴楚材与侄吴调侯共同编成《古文观止》一书,共12卷,收录上自先秦、下至明末文章222篇,以散文为主,间收骈文。繁简适中,体例周密,选材得当,每篇末加简要评注,为旧时文学启蒙读本,流传甚广。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印刷后,流行于世。
康熙五十年(1711年),吴楚材又编成《纲鉴易知录》一书,共107卷,族叔存礼为之序,以为“法遵纲目,注集王、刘,烦简适宜,雅俗共赏”。为旧时初级历史课本,与《古文观止》同样广泛流行。

人物评价

据为《古文观止》作序的吴兴祚说“楚材‘天性孝友,潜心力学,工举业’,调侯为人‘奇伟倜傥,敦尚气谊’。”

古文观止内容简介

作品选文
该书所选的古文,均以散文为主,兼收韵文、骈文。先秦选的最多的是《左传》,汉代选得最多的是《史记》,唐宋时代选得最多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的文章。照文体来看,该书选韵文十三篇,如《楚辞·卜居》,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杜牧《阿房宫赋》等,这些作品都是“极声貌而穷文”,工于描绘,描绘中虽用韵语,但与诗不同,往往韵散结合,来加强声情之美。散文则或记人或记事,有议论有寓言等等。 
二吴对清代以前散文的选择存在明显的偏重,重先秦、两汉和唐宋时期散文,轻两晋六朝和明代散文。这一重一轻既有二吴的主观意识,也符合清以前散文的大体情况。《古文观止》吸取明代选家(如金圣叹)的成果,入选的作品大都是比较优秀的。
作品评注
二吴又对选文作了新的评注:有时从文章句法和用字入手进行分析,如欧阳修《醉翁亭记》评语:“通篇共用二十个‘也’字,逐层脱卸,逐步顿跌,句句是记山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似散非散,似排非排,文家之创调也。”有时评语从身世人情入手,如《史记·屈原列传》评:“史公作屈原传,其文便似《离骚》,婉雅凄怆,使人读之,不禁唏嘘欲绝。要之,穷愁著书,史公与屈子实有同心,宜其忧思唱叹,低回不置云。”
评注也取吕、楼、谢、唐、茅、金之说,而用楼、茅、金三家见解最多。多数评语是直接过录,如《谏逐客书》《送李愿归盘谷序》《送石洪处士序》等的总评即全抄自楼氏选本。有过录部分文字以作评的,如《捕蛇者说》《愚溪诗序》总评一半文字取自楼氏选本。《进学解》《讳辩》《祭十二郎文》总评一半文字取自茅氏选本。《晏子不死君难》《五帝本纪赞》《吊古战场文》《留侯论》等文的总评部分文字即取自金氏选本。有本于原评而略作发挥的,如《答任安书》《报孙会宗书》《种树郭橐驼传》《丰乐亭记》 《书洛阳名园记后》《谏院题名记》等文的总评,就是对楼氏评语的发挥。《获麟解》《争臣论》《寄欧阳舍人书》的总评,就是对茅氏评语的发挥。《前赤壁赋》的总评是对金氏评语的改写,《超然台记》的总评是以唐顺之评语为骨架。还有些评语是将诸家之说糅为一体而出以己说,如《岳阳楼记》《读孟尝君传》《喜雨亭记》的总评即合用楼、金之论而言。这种择优而集的方法,在逐句逐段评点时用得更多。如《留侯论》首段末批“能忍不能忍是一篇主意”即取自吕氏批语,而“且其意不在书”下批“深人一层发议,此句及一篇之头也”则取用金氏原批。二吴这样“遍采名家旧注,参以己私”,是因为他们认为“诸选各有妙解,颇多阙略,是当取其所长以补其不足,便成全璧”(《例言》)。

当前文章地址:http://baike.hiyouqu.com/47147.html
版权声明 :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归原作者所有。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