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暠简介-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建立者

李暠[hào](351年—417年),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自称西汉将领李广十六世孙,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建立者,唐朝李氏认定的先祖。
少年时十分好学,特别擅长文辞。隆安元年(397年),段业自称凉州牧,李暠被授为效谷县令,后升为敦煌太守。隆安四年(400年),自称大将军、护羌校尉、秦凉二州牧、凉公,改元庚子,建立西凉政权,以敦煌为都城,疆域广及西域。义熙元年(405年),改元建初,遣使奉表东晋,并迁都酒泉,与北凉长期争战。
义熙十三年(417年),去世,享年六十七岁,谥号武昭王,庙号太祖,葬于建世陵。天宝二年(753年),李暠十一世孙唐玄宗李隆基追尊其为兴圣皇帝。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李暠家族世代都是豪门大族,他的高祖父李雍、曾祖父李柔都在晋朝做官,历任郡守之职;祖父李弇则在前凉张轨幕下担任武卫将军,封爵安世亭侯;其父亲李昶从小有美名,但很早去世,李暠是他的遗腹子。
早年经历
少年时十分好学,性情沉静聪慧,宽厚谦和,器度优雅,通读经史,特别擅长文辞。年长后,精通武艺,研读《孙子兵法》。
隆安元年(397年)三月,后凉建康太守、京兆人段业自称凉州牧,建立北凉政权,任命敦煌太守孟敏为沙州刺史,委任李暠为效谷县令。李暠的同母异父弟宋繇则为段业做事,担任中散常侍。孟敏死后,敦煌护军郭谦、沙州治中索仙等人认为李暠性情温和坚毅,能够施行仁政,就推举他担任宁朔将军、敦煌太守。不久进号为冠军将军,并向段业称臣。段业任命李暠为安西将军、敦煌太守,兼任护西胡校尉。
铲除索嗣
隆安三年(399年),段业自称凉王,北凉的右卫将军索嗣对段业说,不可让李暠在敦煌久留。段业于是让索嗣代替李暠担任敦煌太守,命令索嗣率领五百名骑兵前往敦煌任职。索嗣到距离敦煌城二十里的地方,通知李暠前来迎接自己。李暠疑虑重重,准备出城迎接,效谷县令张邈和宋繇等人阻止他说:“后凉政务衰颓,段业昏庸懦弱,这正是英雄豪杰有所作为的时候。将军您具有建立一个国家的现成条件,怎么能够拱手送给别人呢!索嗣自己依仗是本郡的人,认为人们一定会归附他,绝对不会意料到将军能突然对他进行阻击,可以一次战斗就把他抓住。”
宋繇又说:“大丈夫已经得到世人的推许,今天就把头交给索嗣,岂不被天下人耻笑!老兄英姿卓杰,有雄霸之风,前凉张氏的事业都不值得继承。”李暠说:“我从小没有宏大高远的心志,因而在此做官,没想到此郡士人突然推重。刚才说要出迎,是因为我不了解士大夫的意见。”
李暠于是采纳他们的建议,先派宋繇前去拜见索嗣,用恭顺谦诚的好话将他稳住。宋繇回来后,对李暠说:“索嗣骄傲轻慢,兵力极弱,容易取胜。”李暠于是派遣他的儿子李歆与张邈、宋繇等带兵攻击索嗣,索嗣大败而走,逃回张掖。李暠向来与索嗣关系很好,结为生死之交,反而遭他排挤,所以非常痛恨他,于是就向段业上疏索嗣的罪状,请求处死索嗣。辅国将军沮渠男成也非常讨厌索嗣,也劝段业除掉他。段业于是杀死索嗣,派遣使者向李暠道歉,并分出敦煌郡的凉兴、乌泽,晋昌郡的宜禾三县设置凉兴郡,升任李暠为持节、都督凉兴以西诸军事、镇西将军,兼任护西夷校尉。
建立西凉
隆安四年(400年),北凉的晋昌太守唐瑶反叛北凉,向敦煌、酒泉、晋昌、凉兴、建康、祁连六郡传发檄文,推举李暠为冠军大将军、沙州刺史、凉公,兼任敦煌太守。李暠在境内大赦,建年号为庚子,建立西凉政权,追尊祖父李弇为凉景公,父亲李昶为凉简公。
任命唐瑶为征东将军,郭谦为军谘祭酒,索仙为左长史,张邈为右长史,尹建兴为左司马,张体顺为右司马,张条为牧府左长史,令狐溢为右长史,张林为太府主簿,宋繇、张谡为从事中郎,宋繇加号折冲将军,张谡加号扬武将军,索承明为牧府右司马,令狐迁为武卫将军、晋兴太守,氾德瑜为宁远将军、西郡太守,张靖为折冲将军、河湟太守,索训为威远将军、西平太守,赵开为骍马护军、大夏太守,索慈为广武太守,阴亮为西安太守,令狐赫为武威太守,索术为武兴太守,以招抚东夏。又派遣宋繇东征凉兴,并攻打玉门以西诸城,都攻克下来,于是在玉门、阳关屯田,扩大耕地积聚粮草,作为东征的物资储备。
奏表东晋
隆安五年(401年),李暠派遣使节捧着奏章向后秦纳贡。
元兴元年(402年),后秦皇帝姚兴任命李暠为安西将军,封高昌候。
元兴三年(404年),李暠的长子太子李谭去世,同年李暠立次子李歆为太子。
义熙元年(405年),李暠自称大将军、大都督、兼任秦凉二州牧,大赦境内,改年号为建初,派遣舍人黄始、梁兴携带奏章,抄小路前往建康(今江苏南京)谒见东晋朝廷。
当初,李暠西行时,留下女儿李敬爱交给自己的岳父尹文(李敬爱的外祖父)抚养。尹文东迁后,李暠堂姑梁褒之母抚养李敬爱。后来南凉君主秃发傉檀到北山借路,鲜卑派梁褒送李敬爱到酒泉,并与西凉通使和好。李暠派使者答谢访问,赠送地方特产。李暠亲率两万骑兵,巡视边境到建东,鄯善前部王派使者进贡当地特产。不久,北凉君主沮渠蒙逊侵犯西凉,攻至建康郡(今甘肃高台县骆驼城),掳掠三千户人家而回。李暠大怒,亲自率领骑兵追击,在安弥(今甘肃洒泉县东)追上沮渠蒙逊,大败沮渠蒙逊,把被掳掠的人家全部收回。
起初,在前秦建元末年,迁移江汉之人一万多户到敦煌,中原地区有不开垦田地的,也迁移来七千多户。郭黁进犯武威时,武威、张掖以东的几千户人家向西逃奔到敦煌、晋昌。到李暠东迁时,把这些人全部迁往酒泉,分出五千户南方人设置会稽郡,五千户中原人设置广夏郡,剩下一万三千户分设武威、武兴、张掖三郡,在敦煌南子亭筑城,以威镇南虏。又因为前次奉表东晋没有答覆,再次派和尚法泉秘密前往东晋奏表。
迁都酒泉
义熙元年(405年)十月,李暠与长史张邈商议,把都城迁往酒泉,用来对北凉施加威胁与压力,于是任命张体顺为建康太守,镇守乐涫,任命宋繇为敦煌护军,和他的儿子敦煌太守宋让一起镇守敦煌,于是把都城迁到酒泉,敦促奖励发展农业生产。群僚因连年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请求在酒泉刻石纪念,李暠同意。于是让儒林祭酒刘彦明撰写文章,刻石歌功颂德。后来沮渠蒙逊每年不断来侵犯,李暠志在以恩德安抚境内,只跟他讲和订立盟约,不与他交战。
义熙六年(410年),沮渠蒙逊背弃盟约前来侵犯,李暠派太子李歆截击打败北凉军,擒获北凉将领沮渠百年。李暠在上巳日到弯曲的流水边宴饮,命群僚赋诗,他亲自写序。于是抄写诸葛亮的训诫来勉励诸子。又修筑敦煌旧要塞东西两个围子,以防北虏之患,修筑敦煌旧要塞西南两个围子,以威震南虏。
李暠去世
义熙十三年(417年)二月,去世,享年六十七岁。谥号武昭王,庙号太祖,葬于建世陵。李暠死后,太子李歆继位,史称西凉后主。天宝二年(753年),李暠十一世孙唐玄宗李隆基追尊其为兴圣皇帝。

为政举措

政治
李暠建国后,以“诸事草创,仓帑未盈,故息兵按甲,务农养士”为指导思想;在政治上努力做到知人善任,积极纳谏,执法宽简,赏罚有信。他赦其境内,号召因战乱而背井离乡的百姓返回家园,重视农桑,并给这些重返家乡的百姓以优惠待遇和资助,很快就有逃民二万三千万多户迁回敦煌。为了统一河西,他还派遣重臣宋繇东征凉州,西击玉门,都取得成功。随后,他实施“寓兵于农”的措施,将大批军队开到玉门关、阳关等地屯田,广积粮谷作为东伐的资本。因此,敦煌因战乱而遭到破坏的经济,很快得以恢复和发展。
文化
李暠执政后,广开言路,重视儒学,珍惜人才,知人善任,积极振兴文化教育。在他统治的西凉境内,当时好多文人名流,都投靠于他,当时著名的地理学家阚駰,经济学家宋繇,教育学家刘昞等,他们都得到李暠的重用,一时群英齐集敦煌,在学术上做出了突出的成就,形成了以敦煌为中心的“五凉文化”的兴盛时期。
教育
李暠曾在南门外水边修建起一座殿堂,取名为靖恭堂,作为他同朝臣商议朝政、检阅武备的处所。李暠为振兴文教,培养儒士,便修建设立学校,增收富贵人家学生五百人。并在各郡设置五经博士,负责传授经学。文风一时大兴。

个人作品

总述
著有《靖恭堂颂》《述志赋》《槐树赋》《大酒容赋》等。其中除《述志赋》外,其它的都没有流传下来。
介绍
《述志赋》
李暠凭着治世之才,正当后凉末年,受到群雄的奉拥,于是大展霸主的宏图,兵不血刃,端坐而安定千里之地,他曾认为前凉的业绩指日可成,河西十郡短时间内就能统一。过了不久,南凉君主秃发傉檀进占姑臧,沮渠蒙逊的地盘逐渐扩大,李暠于是慨然而作《述志赋》。
《槐树赋》
西凉建国之前,河右地区没有楸、槐、柏、漆等树木。前凉张骏在位时,从秦陇取来种植,后来全都死了,而酒泉宫的西北角有槐树生长,李暠于是作《槐树赋》寄托情怀,大意是感叹僻陋偏远之地,不是建立功业的地方。
《大酒容赋》
李暠曾命主簿梁中庸和刘彦明等人写文章。有感于兵难频繁,时俗喧闹相争,李暠于是就作《大酒容赋》以表达恬淡豁达的胸怀。
其他作品
李暠的前妻辛氏,是同郡辛纳之女,为人贞洁顺从有妇德,但很早去世,李暠亲自为她写诔文。李暠又作有其他的诗赋数十篇。

轶事典故

必为人君
李暠曾经与后凉太史令郭黁、以及同母异父弟宋繇住在一起,郭黁起身对宋繇说:“你将来一定官至极品,你的哥哥李君最终一定会拥有一个国家。母马生下白额毛的小马驹,就是你们出人头地的时候。”后来,李暠果然建立西凉政权,而宋繇也做了高官。
询问中庸
元兴元年(402年),北凉的西郡太守梁中庸叛变北凉,投奔西凉。李暠问梁中庸说:“我与索嗣相比,怎么样?”梁中庸说:“未可估量。”李暠说:“索嗣的才能如果能够和我相敌的话,我怎么能在千里之外用长绳索绞住他的脖颈?”梁中庸说:“人的智慧,有的时候显得有余,有的时候又显得不足;人的命运,有的时候可以让人成功,有的时候又可以让人失败。殿下与索嗣,得失成败的道理、原因,我实在还不能想明白。但是,如果认为身死的人,就是失败者,能够对自己设计得到顺遂的就是胜利者,那么,公孙瓒难道还要比刘虞贤能吗?”李暠听后沉默不语。
李暠遗诏
义熙十三年(417年)正月,李暠卧病不起,遗诏给长史宋繇说:“我从小遭受悲痛,备尝各种艰难,在社会动乱之际,受到此地之人的推举,才弱智浅,不能统一河右。现在气力衰弱,将不再能好转了。死是自然的规律,我不悲伤,所遗憾的是大志不能实现。居于最高地位的人,应当仔细地警惕危亡的预兆。我死之后,世子李歆就如同卿之子,好好地辅导他,告诉他我的经历,不要让他高高在上,专横骄傲自以为是。军国的大计,委托给卿,不要使谋略偏误,丧失成败的关键。”

人物评价

史书评价
《晋书》:①“少而好学,性沈敏宽和,美器度,通涉经史,尤善文义。及长,颇习武艺,诵孙吴兵法。”②“玄盛温毅有惠政”。
《资治通鉴》:“李暠好文学,有令名。”
历代评价
宋繇:“大兄英姿挺杰,有雄霸之风。”

家族成员

关系

人物

备注

先祖

李广

西汉名将。

高祖父

李雍

在晋朝为官,官至郡守。

曾祖父

李柔

在晋朝为官,官至郡守。

祖父

李弇

在前凉任武卫将军,封安世亭侯。李暠建立西凉后,追谥景王。

父亲

李昶

早卒。李暠建立西凉后,追谥简王。

兄弟

宋繇

李暠同母异父弟。

妻子

辛氏

辛纳之女,早卒。

妻子

尹氏(尹夫人、尹皇后),生子李歆。

 

儿子

李谭

李暠长子,立为太子,早卒

李歆

李暠次子,西凉后主

李翻

酒泉太守

李预

新城太守

李密

羽林右监

李眺

左将军

李亮

右将军

李恂

李暠六子,初为敦煌太守。李歆死后,被宋承等人推为西凉之主

女儿

李敬爱

北凉哀王沮渠牧犍的皇后。

史籍记载

《魏书·卷九十九·列传第八十七》
《晋书·卷八十七·列传第五十七》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一》

后世纪念

陵寝墓地
2004年,在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城西15里处发现的小土山墓葬,经有关专家鉴定,认为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君主李暠之墓。
被当地村民俗称的小土山,实则为一高大土堆。其西南两面为砾石滩,东北两面为新垦耕地。由于常遭农田灌溉渗水的浸泡,2001年4月,小土山东北角发生意外塌陷,酒泉市博物馆闻讯后立即派人前往调查,确认系一座古墓葬,随后进行抢险性的清理挖掘工作。这是一座深20米、墓室面积90平方米、墓道长71米的巨大墓葬。整个墓室东西长21.6米,南北宽12.27米,均用青灰色条形砖构筑,分为车马室、贮藏室、甬洞、照墙、石门、通道、前室、耳室、过道、后室等10部分。
照墙上的壁画内容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白鹿等,以黑、黄、绿为主要色彩。
石门右侧方形砖上的壁画内容为站立的三位侍臣,身体侧向墓门,其中两臣头戴官帽,身着朝服,手持笏板,恭敬等候,似进宫朝拜之意。
车马室内遗有一副人体头骨,北耳室内遗有一副无头的人体骨骼。
前、后室均为青砖叠砌的覆斗顶,所铺地砖遭早年盗墓者严重毁坏,室内遗有大量草木灰和木炭屑,后室棺床被严重扰乱,南壁有两处盗洞。
随葬品所剩无几,只出土少量的陶豆、陶钵、银簪、银扣饰、鎏金的铜泡钉、铜饰件、铜钉、铁棺钉等器物。 
北京大学、西北大学和甘肃省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到现场考查后认为,小土山墓葬与其周边分布的已考古墓葬群一样,属魏晋时期的墓葬。只是该墓规模宏大,结构独特,墓道宽阔,并有附属建筑,带有地面宫殿式建筑色彩,墓主人不会是一般的贵族。在河西发现魏晋时期如此大的墓葬,至少是“王”一级的墓。从墓门壁画砖上所绘内容来看,反映的也是“王”与“臣”的地位等级关系。而在酒泉的历史时空中,称“王”的只有西凉王李暠。
李暠是汉代前将李广的第十六世孙,又是唐朝先祖,唐朝在修撰史书时,追谥他为“兴圣皇帝”。
400年,李暠控制西域,建国西凉。
405年,李暠自敦煌迁都酒泉,他发展军屯、提倡民垦、励精图治,把酒泉变成为河西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据史书记载,417年2月,李暠病死“王葬建世陵,于酒泉西15里”。小土山墓葬所处位置与史书记载相吻合。专家们通过对墓葬特征、周边环境、地理位置等考察论证后认为,小土山墓葬就是西凉君主李暠之墓。

当前文章地址:http://baike.hiyouqu.com/43407.html
版权声明 :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归原作者所有。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